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凤凰文化传媒博客

教育教学和考研资料库

 
 
 

日志

 
 
关于我

张风雷ZhangFenglei 江苏省镇江市人。男,生于1967年6月。祖籍江苏丹徒。大学本科文化。代表作《张斋夜谭》(上下册,台海出版社)。

关于东码头的具体位置  

2016-02-20 11:02:00|  分类: 镇江文化研究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关于东码头的具体位置

作者:张风雷

关于东码头与九里街 - zhesue - 凤凰文化传媒博客
 2002年版《镇江历史变迁图片选》刊载了一张“图为解放初期的焦山”照片。这一张照片也可以反映解放初象山东码头货运的情况提供了图片资料。这种木帆船怕是当时主要的货运工具。东码头的货运码头在什么地点,我们今天的人已经不太清楚了。但是据东码头的老人回忆,大货船可以一直开入象山的虹桥港来卸货。说明过去虹桥港是有码头的。
过去我关注过丹徒镇旧丹徒口货运码头。我的母亲年轻时在丹徒搬运队工作过。码头不大,就在丹徒闸口不远处,靠近丹徒邮局和教堂的小巷子下去就到,在一个叫“小梅子”女子的家门口卸货。货物上下货船有一块长长的跳板。搬运工人背着大麻袋装着的粮食就从跳板上走路,这个要有点功夫的。跳板就近乎一座独木桥。没有任何扶手的地方,人背着沉重货物从跳板上下,还要健步如飞。东码头的码头估计也差不多。过去的船码头其实并不讲究。地方也不太大。只要可以上下货物就行。
丹徒镇的“小梅子”那时还没有结婚,和我母亲关系特别好。后来,这个“小梅子”的姑娘嫁到乔家门,也可能是在乔家门工作。还留下乔家门的地址让我母亲有空去玩。我记得小梅子那时,她家的老太太尚活着,老人家同情我母亲一个女人家,跟那些男子一起上下跳板搬运货物。常常在家门口放一张小桌子,夏天放一些茶水给码头上装卸队工人喝。这时我已经完全记事。我的母亲陪同父亲从五七干校下放丹徒老家后,找到的第一份临时工。
镇江城西的西津渡小码头街的“待渡亭”码头有多大,大家现在是清楚的。所以,东码头的货运码头估计也不大,大致位置估计应该在旧焦山大门内的“象山古渡”附近。这个地方是象山脚下的一个天然的良港,加之古代有象山大道与之配套工程,是货物上下的一个好地点。为什么那个地点悬挂“象山古渡”的匾额也是有原因的。过去货物装卸只要货船靠岸,跳板从船舷伸到岸上就可以上下货物了。过去码头工不容易的,我们当地人称之为“扛麻包的”。


2016-2-18
镇江花园寓所


【作者简介】

张风雷。男。江苏省镇江市人。生于1967年6月。祖籍江苏丹徒。大学本科文化。专门致力研究镇江(丹徒)地方文化的资深学者。

电子信箱:zhesue@hotmail.com;

联系QQ:305329099


博主推荐:

 

“子弹”虽热“夜谭”难火——也话镇江草根文人、平民教师张风雷著《张斋夜谭》
       闲考南山玉蕊花    闲话丹徒之水   回忆我的老师刘锦(地生)先生

吾家本丹徒 祠墓千棵柳——记文化名人卢冀野之子卢佶、卢佺携眷属之访镇江

扬州清曲传人卞学良 魏绍章与扬州清曲在镇江地方的传播

风花雪月话红颜  在上隍村小读书  闲话镇江古井    闲考镇江八叉巷地名的由来

夏日之旅——大连青岛纪行

绍宗楼空香犹在 斯人仙去情未了 

《揽胜诗草》及《揽胜续草》作者高禾生的家世

上堭地名的得名钩沉与时间考证

编辑:南徐散人

  评论这张
 
阅读(140)|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