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凤凰文化传媒博客

教育教学和考研资料库

 
 
 

日志

 
 
关于我

张风雷ZhangFenglei 江苏省镇江市人。男,生于1967年6月。祖籍江苏丹徒。大学本科文化。代表作《张斋夜谭》(上下册,台海出版社)。

关于“海门”  

2017-10-12 15:56:04|  分类: 镇江文化研究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关于海门
文、风雷

文友裴伟先生日前曾发《关于“海门”辞条的补正》一文给笔者,其考证详备,不乏卓识。裴先生较笔者年纪为轻,然而论学识和资历却远胜过笔者。是此,笔者虽常与之相交,但若论学术成果,笔者委实不敢和不能望其项背。其人博闻强记,笔力劲健,亦笔耕不辍。近年来著述日丰,时闻于耳,当算得镇江文化界之闻人和名人。裴先生也深得镇江教育界前辈、资深学者王骧先生骏赏(注,王骧先生之子王重光先生曾对笔者亲语其事)。关于镇江之海门,笔者接裴先生之余事,亦略考其详。
镇江之海门的大致地理位置,正如裴伟先生《关于“海门”辞条的补正》一文所言,在“润州(今镇江)近海,城北焦山附近为长江入海处,故称海门。”笔者以为,要论镇江之海门,《中国古代史(选修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1992年9月第2版)第14页码所附“西周主要诸侯国”图和第22页码“战国形势”图,便可以较为直观地瞧出古代镇江所处的地理位置,其的确是处在长江入海之口的位置上。另《江苏历史》(江苏省教委教研室、中国地图出版社合编,1992年12月第1版)第5页码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强盛时期疆域”图,第24页码“南宋抗金斗争”图,以及第27页码上元代“马可·波罗旅行江苏路线图”,亦均可明确地标识出古代镇江所处的地理位置。
《江苏省镇江市地名录》(镇江市地名委员会,1983年)第123-124页码有“焦山”语一条,言镇江焦山旁的松寥山、夷山(或称为松、寥二山,亦称海门二山,事可见裴伟先生《关于“海门”辞条的补正》一文。笔者注,清《丹徒县志》附图语,镇江焦山旁的松寥山、夷山中的“夷山”,图注似为老鹰之“鹰”。名之“鹰山”。)“两山分峙江中,象两个石阙一样,古人认为这里是大江、汉水朝宗于海的门户,所以被称为海门。”
北宋著名文士、大才子王安石熙宁元年(1068年)与幼弟王安国游金山,曾留得一诗,其中有一诗句云:“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据说,此诗颇为诗家称道。其诗中涉有“海门”一语。说明北宋年间,镇江北固之东即有“海门”之说。
明朝文人张佳允《拟登焦山会风浪不果》有诗句,曰:“孤峰东插海门青,眼底烟波动杳冥。”明代著名理学大师王守仁《游焦山次邃庵韵三首》有诗句,曰:“海门青觇楚山小,天末翠飘吴树平。” 明朝文人徐一檟《登焦山》诗,云:“谁遣灵峰镇海门,金鳌相望一江分。苔封鹤冢千年骨,坐拥僧房半榻云。” 笔者较之明代三家之“海门”诗语,尤喜徐一檟《登焦山》诗之言“海门”之气势磅礴,眼界顿廓。
清初著名诗人、学者王士祯(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诸城人。)游焦山,寻访大字之祖——瘗鹤铭,静听海门潮,其有《焦山题名》记之。现摘之如下。“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王氏自为饱学之士,文章甚美,其中亦有“海门”语。此则说明清人亦信焦山之东之为“海门”。
  评论这张
 
阅读(315)|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