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缠十万贯,骑鹤下“南京”?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是扬州被视作富贵温柔乡的写照。然而南京大学蒋赞初教授考证后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大误会,那时的“扬州”其实是现在的南京一带,而扬州在当时被称作广陵。
蒋先生说,这句话出自南朝人殷芸所写的《小说》。这本书记载先秦至东晋的轶事传闻,其中第六卷是三国时期吴、蜀两国的旧事,结尾处讲了一个故事:有几个人谈志向,其中一个人说想当扬州刺史;一个人说钱财越多越好;一个人说希望成仙,骑鹤飞升;还有一个人开口说了句“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言下之意是带着巨款,骑着仙鹤去扬州做官。
说话者到底是诙谐的调侃,还是露骨的贪婪,书中未作品评,不同的人,自能读出不同的人生况味。不过,蒋先生认为“扬州”这两个字,肯定指的不是现在的扬州。他告诉记者,东汉时行政区划分为四级:中央、州、郡和县,打个不太准确的比方,这就好比现在的中央、省及直辖市、市和县(区)。东汉末期扬州的治所(类似于现在的省会)在安徽寿春(今寿县),到了三国时,魏国和吴国都设扬州,魏的扬州治所仍在寿春,而吴国的扬州治所在建业(今南京)。而现在的扬州,当时称作广陵,隶属于当时徐州(非现在徐州市)。
根据史料记载,魏晋南北朝,广陵从未被纳入扬州版图,在南北朝时期,扬州属于南朝,而广陵属于北朝的吴州。隋开皇九年(589)身为皇子的杨广率军消灭了陈朝,结束了270多年的南北分裂局面,这一年,把原来的扬州改成蒋州,而把吴州改为扬州,现在的扬州才第一次被称作扬州,而首任扬州总管正是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
“骑鹤上扬州”的故事,按记载发生于吴国最后一个皇帝孙皓与忠臣陆皓对话之后,当时的国都是武昌(今鄂州,非现在武昌),那个人要去做官的地方,显然应该是扬州的治所建业,也即现在的南京。蒋先生说,不过千百年来,人们将其理解为现在的扬州,已经是约定俗成,而重提这段话并非要复古,只是让人们增长见闻,了解历史。 王宏伟
编辑:南徐散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