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凤凰文化传媒博客

教育教学和考研资料库

 
 
 

日志

 
 
关于我

张风雷ZhangFenglei 江苏省镇江市人。男,生于1967年6月。祖籍江苏丹徒。大学本科文化。代表作《张斋夜谭》(上下册,台海出版社)。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017-08-29 16:43:39|  分类: 教学参考资料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我们都是科学家
 
 
1、科学是……
 
2、做一名小科学家
 
、科学是……
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是什么。
2、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教学难点
知道科学是什么。对科学课产生兴趣。
教学准备:
插图、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2、提问: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科学是什么。
(1)、讨论“什么是科学?”
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看课本第2页插图,开阔一下视野。
(3)、提问:图上的人在做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插图的内容,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说明。
(4)、谈话: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你有没有做过下面这些小朋友做的事情?(看书中图片)想一想,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学生交流)
(5)、师生小结: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1)、可采取放录音故事、老师讲故事、学生自己阅读等不同方法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
(2)、提问: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琴纳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医生。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他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
(3)、正因为有了这个新发现,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问题?此后,他又分别做了些什么事情?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提出问题——寻找可能的原因——做试验证明——试验成功了。
(5)、你能按照上面的提示,复述一遍琴纳的故事吗?学生复述故事。
(6)、搜集资料,找出其他科学家在研究活动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第二、三课时
一、讲新课
1、理解科学是什么。
(1)、教师讲解并演示活动方法,学生尝试操作。
(2)、要求学生边做边观察,然后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
(4)、提问:有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回答,若没有学生能说出来,教师作简单介绍)
二、全课总结:
1、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告诉我们科学究竟是什么吗?
2、学生分组交流,并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的想法。
3、总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板书)
 
 
教学反思:
 
 
 
 
、做一名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2、能够从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活动中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3、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
4、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从小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重点:
认识科学是什么,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从小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难点:
    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
曲别针、卡纸、剪刀、彩笔、夹子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会站立的纸鹦鹉导入:
1、教师出示会站立的纸鹦鹉。
2、谈话:今天科学课老师带来了一只纸鹦鹉,它能够站立在老师的手上。好玩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呢?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制作纸鹦鹉,探究其中的奥秘。
1、教师介绍做纸鹦鹉的材料。
2、学生动手做,教师巡视指导。
3、尝试:让纸鹦鹉站在自己的手指或是纸环上。(或成功或失败)
4、引导学生思考:鹦鹉为什么能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怎样才能让鹦鹉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
5、分组试验,商量可行办法。(提示:把想到的办法简单记录在活动记录纸上。)
6、分组汇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简便性。
7、教师做整个活动的总结。
 
第二课时
一、延续活动:想办法让更多的东西“站在”手指尖上。
1、提问:除了让纸鹦鹉站在你的手指上,你还能让其他东西(比如:铅笔、尺子等)也站在你的手指尖上吗?
2、学生分组活动。
3、谈话:别上回形针试试,换作夹子试试。
4、交流发现,寻找相似之处。
(1)、提问:刚才大家在研究其他物体是否能站立时有什么发现呢?
(2)、学生交流、汇报。
(3)、谈话:同学们想想看今天我们科学课上是如何去研究的?课后继续研究怎样让更多的物体站起来。
二、总结拓展。
1、讲述:科学研究是个复杂的过程,有些结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出的,有些甚至到现在都内有得到准确的答案。比如:……
2、谈话:运用大家发现的原理,可以让许多物体“站”起来,你能利用这个原理制作一个玩具吗?
3、你们准备怎么做?做之前需要准备些什么?
4、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巩固课中的学习发现。
 
 
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校园里的植物
 
3、校园里小动物
 
4、植物、动物、人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教学目标:
1、知道大自然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3、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
4、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知道大自然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
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
教学难点:
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
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1、教师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校园内)。
2、观察记录纸。
3、调查用的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
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你喜欢什么植物?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想去观察吗?
二、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
(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三、怎样观察一棵大树。
(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学生讨论。
(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讨论。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四、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
(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五、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2)对照两张记录纸,讨论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
(4)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六、后续研究。
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
 
第二课时
一、导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到校园中观察了生物,同学们主要对大树进行了观察,大树的树干上、树枝上、树叶上、树根下,各个地方都有生物,我们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观察到的那棵树是怎么样的?
二、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用动作比划你看到的树冠的形状。
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
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
三、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
画一画,你所观察到的树的叶子,大树。
展示一下你捡来的树的果实。
你看到的树皮是怎样的呢?你用什么办法把树皮给同学展示一下。
教师教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学生到校园内拓树皮。
小结:用画画,拓印做记录,搜集实物标本等方法,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四、学生汇报观察记录
说一说你的记录纸上的内容,是如何获得的?
你还在哪些地方发现了什么生物?
在操场上发现了青蛙、蜻蜓、卷叶虫、蝴蝶、蚂蚱等小动物。
还在操场上发现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花,大家有没有把它画下来呢?
五、讨论
我们观察到了这么多的动物和植物,大家为什么认为它们是有生命的呢?
生物名称 发现地点
青蛙、蚂蚱 校园围墙边
…… ……
   
 
 
 
 
它们能长大。
它们的生长都离不开水。
它们都需要养料。
它们都对刺激有反应。
……
生物体有生命特征和生命需求两类,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它们。记下大家的理由,把最重要的内容勾出来。
六、小知识
生物: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四大类。所有的生物都表现出生命的特征:生物体都有生长现象。生物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通过吸取营养物质,个体会由小变大,显示生物体的生长特征。
生物体都能生殖和发育,都有应激性,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都有新陈代谢的作用等,这些特征都是生物所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也就是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七、它们是有生命的物体吗?
说一说,书上的几幅图的几种东西哪些是有生命的,哪些没有?
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
山涧中的流水;
机器人;
天上的白云、地上的草原;
插在玻璃瓶子中的鲜花。
 
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生命之源---水
 
 
1、生命离不开水
 
2、观察水
 
3、神奇的水
 
4、地球上的水
 
 
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作用,了解常见物体的含水量。
2、提出问题,列举事例,实验探究。
3、了解水资源状况,珍惜水资源。
教学重点:
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比较各种物体中的含水量。
教学准备:
橘子或西红柿或苹果、其他蔬菜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在上一个单元的教学中,我们认识了我们眼中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所有的生命都必须有一样东西做保障,那就是——水,水是生命之源。这个单元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生命之源——水。(板书课题)
二、写一首赞美水的小诗
因为有你,
小草变得嫩绿;
 
因为有你,
鱼儿游得欢畅;
 
……
 
因为有你,
地球才这样美丽。
学生写完后,让写得优美的同学上台朗读,激发学生热情。
三、了解水的作用
通过刚才同学们所描写的优美的小诗,我想同学们了解了水在许多方面的作用。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每人说10个动物、植物和人离不开水的事例。
人要喝水,不喝水就会渴死;
洗脸、洗手、洗澡,讲究卫生少不了水;
浇花、种庄稼都需要水;
……
(根据学生列举的事例,小结归纳出水的作用——有生命的世界都离不开水)
 
 
 
第二课时
一、探究常见物体的含水量
1、动动手。
想多种办法,把西红柿里面的水挤出来,看看它含有多少水。
可以怎样做?
2、也可以选择其他含水分较多的蔬菜或水果来做实验。
3、小组讨论:
怎样比较胡萝卜和土豆哪个含水多?
二、活动
1、给下面的扇形图涂颜色(用淡蓝色表示水所占的面积)
A人体65%是水;
B鸡蛋76%是水;
C鱼85%是水;
D蔬菜90%是水。
2、实验
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实验方法:将小草植入一个玻璃瓶子中,在瓶内倒入100毫升的水,再在水上滴一层水以防止水分蒸发,然后进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把观察结果写在记录纸上。
三、小结
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教学目标:
1、会用自己的感官(眼、鼻、舌、手、耳朵)来观察水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2、通过比较方法认识水是什么样的。
3、体会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观察水要有顺序
4、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学习习惯。
5、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各种性质。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矿泉水,牛奶,池塘水、有色饮料等(粘的液体),透明玻璃、毛玻璃。
分辨演示:醋、牛奶、酱油、雪碧、酒、矿泉水、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矿泉水。这里面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地方有水?如果没有水会怎样?
如果没有水我们能活多久?关于水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水里面有很多秘密,想知道吗?你想怎样来研究水的秘密?
板书各种感官的名称。
引入课题      板书:观察水。
二、用感官观察水
有这么多的方法,谁能安排一个合理的观察顺序?为什么这样安排?
现在,请两个同学一起来观察这杯水,它是什么样的?记在同一张纸上,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秘密最多?
学生实验,师巡视。
汇报观察结果。师选择性板书没有味道,没有气味,没有颜色等相关的学生用语。
三、再用感官,应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
同学们运用鼻、舌、眼睛、耳朵、手发现了很多水的一些秘密,你想发现更多的水的秘密吗?
出示牛奶,有色饮料等,它们与水一样吗?只要比一比就能发现水的更多秘密。想一想,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
请大家拿出牛奶、有色饮料等,比一比。水是怎样的。学生进行比较,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出示玻璃、毛玻璃等,它们与水一样吗?想一想,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透明)
请大家拿出玻璃、毛玻璃等,比一比。水是怎样的。学生进行比较,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总结:谁能说说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水是没有味道、没有颜色、透明的、没有气味的东西。)
通过比较,我们学到了更多的水知识。再比一次,同样是水,矿泉水和池塘的水有什么不同?(认识周围的水环境,了解水污染的一些情况。)
四、区分常见液体中的水
今天我们研究了水,现在能把水找出来吗?大家试试看。
出示:醋、牛奶、酱油、雪碧、酒、矿泉水、油。学生上讲台找一找,说说理由。
是不是所有的液体都可以直接闻或尝?
五、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
我们用到了哪些自身上的器官?怎样研究水的?
人身上的器官真奇妙,我们应爱护自己的身体。
 
 
 
 
3、神奇的水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
2、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
3、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
    认识水的各种性质。
教学难点:
    认识水的表面张力、压力。
教学准备:
1、实验用品细纸条、有颜色的水等。
2、学生分组实验用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水的观察,发现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初步认识了它的基本特征,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让我们通过动手来认识它的神奇。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奇的水》。
二、会“爬”的水。
师:水会运动吗?水怎样运动?下面请大家看几个小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1)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大家看到了什么?
(2)剪开花的花茎,一半插在红色水中,一半插在蓝色水中。你看到了什么?
(3)滴一滴墨水在面板上,用粉笔把它吸干,你又发现了什么?
讨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你在生活在还在哪里看到这些现象?
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三、会“团结”的水。
师: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团结友爱,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生活过得很快乐。那么水和水之间会不会团结呢?
(1)猜一猜:一元的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先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再亲自动手做一做。
学生分小组实验。将一枚一元的硬币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吸管往硬币上滴水,看看一元的硬币究竟能装几滴水。
滴完后观察:现在的水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水面鼓得像个小馒头一样?
(2)把曲别针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预测放多少枚曲别针水会溢出来。再试一试,看看预测得对不对。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记录。
为什么杯子里的水已经满了,还能再装下几枚曲别针,装入曲别针后,杯面上的水为什么会鼓出来但是又不会流下来?
师小结:水具有使其表面尽量缩小的力,这就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你见过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吗?请你来给同学们说一说。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水的神奇,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知道了水可以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此外水还有表面张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导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神奇的水的两个神奇的地方,就是水会自己向上爬,水还会象人一样团结在一起,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水的神奇。
二、会喷射的水。
实验:
用钉子在瓶上从上向下把3个一样大小的孔,观察水流有什么不同?
加压后,水可以从孔隙中喷射出来。
三、会“托举”的水。
实验:
拿一个玻璃杯装半杯水,然后不断往里面丢东西,看看水可以托举起哪些东西,而又有什么东西水托不动,沉下去了?
举例:万吨巨轮在水面上。为什么轮船和装载的货物那么重,大海里的水也可以托得动它?
小结:水有浮力。物体放入水中所受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则物体就可以浮起来,如果小于自身的重力,则就会沉下去。
你知道水还有其他什么本领吗?
四、水溶解物质的性质探究
动动手:把方糖放入水中,观察方糖的变化。
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会变甜。像这样的现象就是溶解。水能够溶解许多物质。
实验:仔细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讨论: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里?
五、作业:
把你的研究并总结出的水的特点写在活动记录上。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2、能从适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向大家表达自已的发现和感受。
3、意识到水资源的缺乏,我们应该保护它,体验缺水的痛苦和节水的好处,养成节水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淡水资源的缺乏和水污染现象。
教学难点:
    分析数据,理解地球上缺乏水资源。
教学准备:
1、烧杯、小勺、滴管。
2、学生查找水的分布资料,调查学校、家庭浪费水的现象,收集节水的有关措施。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水的神奇功能,它会向上爬、会团结、会喷射、会托举,还可以溶解许多物质,水对我们人类真是太重要了。那么地球上的水主要在哪里呢?我们厦门市是一个海岛,四面都是大海,我们的水资源真的是多到用不完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4课《地球上的水》。
二、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
(1)教师导入:同学们,当你打开世界地图或面对地球仪时,呈现在眼前的大部分面积是什么颜色?你知道,那是什么吗?那就是地球表面数量最多的水。它覆盖了地球的大部分表面。前面几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在生命活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实,水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也有重要作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2)教师出示多幅美丽水景的图片,先问学生:你知道这是哪里吗?看到这些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再请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美丽水景的事情告诉大家。
(3)教师小结:这些美景都是地球上的江河湖海的水给自然界带来的种种奇观,把大自然打扮得绚丽多姿,给我们生活带来欢乐,给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效益。
三、指导学生亲身感受淡水资源的缺乏。
(1)教师讲授:尽管地球表面大多数被水覆盖着,但这些水中绝大部分是海水,真正与我们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却很少很少。(讲解教材P34页的比较)
(2)教师提出要求:请你们参照教材第34页上图,用杯子、小勺、滴管分别取出“地球上的水”、“淡水”、“可开发利用的淡水”。
(3)学生分组活动。
(4)学生汇报动手做后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 、引导学生讨论淡水的用途。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发表意见。
(2)教师介绍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事例。
(3)师生小结: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
以上的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把本组的观点,用画画出来,张贴在黑板上,由本组代表发言。
 
二、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浪费水现象,提出节水措施。
(1)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现象?你能为节水做些什么?
(2)学生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3)教师补充农业、工业等高科技节水技术。
(4)教师小结:节水是全社会的大事情,我们小学生一定要从自己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人人树立“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的思想。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节约用水小标兵!
三、布置作业
体验活动:水污染的危害。将两个洋葱头分别置于盛满清水和滴有洗发水的杯口。几天后观察洋葱要部生长的情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它们是什么做的
 
 
1、常见材料
 
2、纸
 
3、纺织材料
 
4、金属
 
5、塑料
 
 
1、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3、能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4、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教学重点
    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关系。
教学难点
    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一下,教室里有哪些物品?它们是哪些材料制成的?
2、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做好记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将学生的汇报适量板书。
4、谈话:我们认真观察了教室里许多物品,它们的材料多种多样,有纸、木头、金属、塑料等材料做成的,这些材料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板书)
二、探究新知:
1、给常见材料分类:
(1)、讲述:我们在生活中认识了许多材料,你们能给它们分个类吗?
(2)、学生分组讨论,给这些材料分类。
(3)、提问:同学们在给这些材料分类时是按什么标准分的?怎么分?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5)、教师总结:材料的分类方法很多,人们一般把材料分为两类:直接来自于大自然的,是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料、棉花、羊毛等;不是直接来自于大自然,而是经过加工处理的,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如纸、铁、玻璃和塑料等,它们是人造材料。
(6)、指导学生看书中插图,感知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关系。
(7)、你们还能把这些材料分成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吗?
(8)、学生进行分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举例说明:哪些材料属于天然材料,哪些材料属于人造材料?
二、学习新课:
1、观察、研究身边常见的物品。
(1)、讲述: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制成的,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同学们可以观察自己的球鞋或者其他物品,研究他们制作的材料。
(2)、学生分组选择身边的物品进行研究,做好记录。
(3)、汇报研究结果。
(4)、提问:人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材料来制作这些物品呢?
(5)、学生讨论、汇报。
(6)、教师总结。
(7)、拓展:任选一件有两种以上材料制作的物品,研究他们是什么材料?有什么特点?
(8)、分组研究、讨论。
2、认识一些新型材料。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一些新型材料的资料,在全班进行交流。
(2)、教师也可以介绍有关“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新型材料的知识。
(3)、学生谈谈了解了这些新型材料后有什么感想、体会。
三、拓展应用:
1、观察家中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
2、如果让你发明一种新型材料,你将发明什么材料,用来做什么?
 
 
2、纸
教学目标:
1、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
2、能够运用感官和工具,对纸的特点进行研究;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3、意识到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纸的一般性质和特点。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感官和工具,对纸的特点进行研究;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步确立什么是纸,了解纸的多样性
1、谈话:同学们,今天你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纸,谁愿意到讲台前面给大家做一下介绍?
2、学生介绍。
3、谈话:纸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人们天天都要用到纸。有了纸,我们可以读书、写字、画画、看报;有了纸,我们可以包装各种物品;有了纸,可以装扮我们的生活……总之,自从人类发明了纸,纸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当然,关于纸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你们想了解关于纸的哪些问题呢?
4、学生讨论,并把自己的问题填写在资料卡上。
5、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分析研究纸的不同特点
1、提问: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呢?
2、学生回答。(板书:观察、实验)
3、谈话:对,观察与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事物的常用方法。首先,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纸的特点,你们想研究纸的哪些特点,准备怎样研究呢?
4、学生讨论、回答。
5、讲述:老师在教室后面为大家准备好了实验所要用的纸和用具,请各小组根据所要研究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并填好实验记录表。
6、学生实验。
7、小组汇报、交流研究成果。
8、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纸的不同特点,正是因为纸的这些不同特点,才产生了不同种类的纸和纸的不同用途。
 
 
第二课时
一、学生查询资料,了解有关纸的发明、制作、用途等内容
1、谈话:同学们,还有一些问题是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暂时无法解决的,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解决。譬如,查询就是很好的方法,老师已经把有关纸的资料搜集整理在学校的网站上,下面就请大家到网上去边查询边完成资料卡片。(板书:查询资料)
2、学生查询有关资料。
3、讲述:同学们通过查询,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了吗?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吗?
4、学生汇报、交流收集的资料,同时补充完善自己的资料卡。
【注意】
(1)当学生交流到纸的历史和发明时,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2)当学生汇报到纸的用途时,进行节约用纸教育,并指导学生做一项课后调查(见下表);
(3) 当学生交流到造纸时,对学生进行课后自制再生纸活动的指导。
附:课后调查表
一学期来,个人使用、消耗纸的情况:
 大约要使用多少本书?
 大约要使用多少本练习本?
 其他纸张的使用情况又怎样?
 如果把一个学期使用的纸叠起来,大约有多高?
 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统计出全班、全校纸张的使用情况。
 最后统计这些纸要消耗多少树木?
5、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实验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同样查询资料也是非常好的方法,它将成为人类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你们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纸的知识,希望你们继续到网上去遨游,并把研究成果通过电子邮件告诉老师。
二、课后延伸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研究了纸(板书课题:纸的研究),通过实验、查询资料等方法对纸进行了研究,知道关于纸的许多知识。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要研究其他的材料,如布、塑料、陶瓷等,你们准备怎样进行研究呢?(学生思考)如果你们感兴趣,不妨课后去研究一下。
 
 
 
 
 
 
 
 
3、纺织材料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纺织品材料,如棉、丝、毛和人造纤维。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工具,对纺织材料进行探究。
3、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
4、知道这些材料的主要区别、特点和用途。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教学重点:
    了解一些纺织材料的性质差异。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比较纺织材料的吸水性。
教学准备:
材料:棉布、丝绸、羊毛、合成纤维;烧杯、滴管、托盘、打火机、镊子、放大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前面我们了解了我们生活中最常用到的材料纸。但许多地方用纸作材料是不可行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我们生活中另一种不可缺少的材料,我们穿的衣服都是由它们织成的。它就是:纺织材料。(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各种各样的纺织材料。
(1)、讲述:人类最早用兽皮和树叶裹体,后来逐渐掌握了纺织麻、棉、蚕丝等天然纤维的技术。到了近代,人工合成纤维技术的发展,又给纺织材料增添了许多新的成员。
(2)、提问:书中这些都是常见的用纺织材料做成的衣服,同学们仔细观察观察,看一看,总共有几块布料?
(3)、讲述:这些布料都是由常见的纺织材料织成的。不同的材料织成的布可以做成不同的衣物,比如:有棉布衣物、羊毛衣、尼龙伞、丝绸衬衫和领带等。
(4)、讲述:同学把自己穿的衣服脱下来,认一认上面的标记,你知道这些衣物是由什么纺织材料织成的吗?
(5)、学生分组进行,通过纺织材料的标志来识别不同的纺织材料。
(6)、教师总结:棉、尼龙、羊毛、涤纶、聚脂……,尼龙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纤维,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2、研究比较棉布和尼龙的不同。
A、讲述:尼龙和棉布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比较两种纺织材料的不同。
B、比较结实程度实验。
(1)实验过程:从布料中抽出纤维;用放大镜观察;再拉一拉。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C、比较气味实验。
(1)、将棉布和尼龙分别烧一烧,然后用手扇着闻一闻。
(2)、提问:两者的气味有什么不同?
(3)、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4)、教师总结。
D、比较吸水性实验。
(1)裁剪同样大小、质量近似的尼龙、棉布各一块;
(2)把它们同时沉入水中;
(3)一段时间后(3分钟),比较一下看哪种布料吸的水多?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想一想:你还有其他检验尼龙和棉布的吸水性的方法吗?
E、教师做最后的总结。
三、拓展应用:
1、讲述:我们的祖国幅圆辽阔,北方和南方的气候差异很大,如果我们从厦门去东北游玩的话,需要带很多的衣服,出门旅游很不方便。现在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为未来的衣服设计设计,你希望将来的衣服是什么样的?
2、学生分组讨论。
3、汇报本组的讨论方案。
4、教师总结:同学的设计都很不错,希望你们的设计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发挥作用。
5、课后搜集有关新型纺织材料的知识。
 
 
 
 
 
4、金属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金属,通过实验研究不同金属的性质。
2、了解常见金属的种类,了解不同金属的性质。
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金属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探究金属具有延展性,能变形。
教学准备:
各种类型的金属段,实验用的相关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在我们生活中的常见材料,除了我们前面认识和研究的纸和布外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和研究一种材料:金属。(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身边的金属制品。
1、谈话:我们周围许多物体都是金属制成的,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金属制成的?人们为什么用金属制作它们?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4、讲述:用金属制作的物品有厨房用具、高压电线、奖杯、常用工具等,因为它们比较耐用、可以导电、有光泽、锐利,所以用金属制作这些东西。用金属来制作是利用了金属的一些特性,如坚固耐用、坚硬锐利等,那金属的性质究竟有哪些呢,我们接下来研究研究。
(二)、研究金属的性质。
1、研究金属的光泽度。   
(1)、选择铁钉、粗铝丝、粗铜丝等材料;
    (2)、用砂纸摩擦它们表面;
    (3)、比一比,摸一摸,说说有什么发现。(变光亮,有热度)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摩擦变亮、摩擦生热。
    2、研究金属的导热性。
    (1)、把铝勺、塑料棒、木筷放在热水里,过3分钟后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塑料棒有一点热,木筷没有感觉,铝勺很烫)。
    (2)、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3)、总结:铝勺导热快。
    3、研究金属的延展性。
    (1)裁剪一段5厘米长的粗铝丝放在钢板上;
    (2)用铁锤敲打它,把圆形敲成扁形的;
    (3)用尺子量一量,有什么变化?(变宽、变长)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金属在受到外界压力时,形状可以发生变化,具有向外扩散的延展性。
三、总结金属的性质。
    1、提问:通过以上的实验活动,我们知道金属有哪些性质?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总结:轻重、硬度、延展性、导热性。
    4、讲述:金属的性质还很多,我们在以后的学习探究中会逐步学习到。
四、拓展应用:
    1、谈话:想一想,根据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结合书本的资料,如果要制作锅、易拉罐、首饰,你会选择哪种金属?为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总结。
    4、课后学生搜集有关金属的的资料阅读。
 
 
 
5、塑料
教学目标:
1、了解塑料的优缺点。
    2、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
    3、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当爱护环境小标兵。
教学重点:
    认识塑料的优点、缺点。
教学难点:
    通过与其他材料的对比,了解塑料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分别出示书、衣服、剪刀提问:这些物品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2、再出示小尺提问:它呢?又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3、谈话:对,塑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原材料,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研究塑料的一些性质。(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比较塑料和其他材料,找出其优点。
    1、观察书中塑料和其他材料的物品,比较一下,看看塑料有哪些优点。
    2、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
    3、学生汇报本组的比较结果。
    4、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
    (1)、和木尺比,塑料尺具有透明、轻便、弹性好的优点;
    (2)、和纸袋比,塑料袋具有相对牢固,不怕水的优点;
    (3)、和玻璃杯比,塑料杯具有不易碎、不烫手的优点;
    (4)、和陶瓷盆比,塑料盆具有不易碎、轻便的优点;
    (5)、和木椅比,塑料椅具有轻便,易叠放,不占地方的优点。
(二)、讨论总结塑料的优点。
    1、讲述: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知道塑料的许多优点,同学们分组总结一下塑料的优点有哪些?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
    轻便、易塑形、不易碎、导热能力差等
(三)、塑料的缺点及治理方案。
    1、讲述:刚才我们了解了塑料的优点,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有优点必然有缺点。那你们知道塑料有什么缺点吗?
    2、学生讨论、回答。
    3、讲述:塑料有一个显著特点,同时也是它的最大缺点:它们不易分解(腐烂),埋在土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这对环境是极为有害的。
    4、提问:不易腐烂的塑料,对环境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5、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6、塑料对环境的污染也是极其严重的,如废塑料堆积如山,占用土地;威胁海洋动物、影响市容等。
    7、谈话:既然塑料的危害如此之大,那怎样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8、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9、教师总结:
    (1)、用布袋购物而不用一次性塑料袋;
    (2)、多用可回收的塑料容器;
    (3)、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物品;
    (4)、研制可以分解的塑料。
三、拓展应用:
    1、提问:各种废塑料不能混合在一起再生产,你对回收塑料有什么好的建议?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教师总结: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4、课后搜集有关塑料的资料阅读。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
 
提 出 问 题
 
 
1、尽可能地提出问题
 
2、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1、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从爱提问到会提问。
    2、能对一些流行的说法、观点大胆质疑。
    3、能在动手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积极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观察、怀疑、制作过程中尽可能地提出问题。
    难点:在怀疑一些流行说法的过程中提出问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自然界中许多有生命的物体,并深入研究了水和构成我们的生活物质的材料,大家一定积累了许多的问题。这个单元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大家的问题。本单元我们要学习的是《提出问题》,今天我们首先来看怎样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授:懂得怎样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
    在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时提出问题。
    1、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提出问题的。以课文中介绍的法布尔的事迹为例,指出可以像法布尔那样在仔细观察中提出问题。介绍读物《昆虫记》。
    2、讨论我们在观察校园里的生物时,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呀?
    (交流:如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地方吗?栽在密封罐里的小草靠什么存活下来?)
    3、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厨房后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如:锅盖上的水滴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用布包着锅的把柄就不烫手了?洗碗盆放水时,水为什么会形成旋涡?)
 
 
 
第二课时
一、授新课
    (一)对一些流行的说法提出怀疑。
    1、教师讲解《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
    学生讨论:你对哪些结论产生过怀疑?
    2、你对哪些流行的说法有怀疑?
    例如:金鱼喂太多会胀死因为它不知道自己是饥是饱。
     “冬虫夏草”就是冬天变成虫子,夏天又变成草的一种药材。
    指导讨论,你还有哪些疑问?
    (二)在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也能提出问题。
活动:请大家来作折飞机的游戏。折好飞机后飞一飞,看看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例如:什么样的纸飞机会拐弯?
    什么样的纸飞机飞得远?
    什么样的纸飞机在空中停留时间长?
    动动手,把你提出的问题记下来,和同学们交流。?
二、小结
    如何理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会配置吹泡泡的溶液;
    2、学会提问题并分析问题,从众多的问题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3、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问,善于选择问题,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探究的行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提问题并分析问题,从众多的问题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难点:把暂时不能研究的问题转化为目前可以研究的问题。
教学准备:
    1、  吹泡泡游戏需要用的配料:洗洁精、甘油、肥皂、肥皂粉、水、吸管、量筒、铁丝。
    2、  乒乓球、尺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提问题也是有诀窍的,如我们可以在仔细观察各种现象中提出问题,也可以在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还可以对一些已有的结论提出怀疑。在提出更多的问题后,我们当然要想办法寻找问题可能的原因,因为这是科学探究的必经过程。那么如何在众多的问题中选择出适合我们小学生研究的问题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引入课题(板书)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二、玩游戏提问题
   (一)通过玩吹泡泡的游戏,要求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出新问题。
    1、配制不同比例的溶液
    2、用吸管吹,注意用气要均匀。
    3、用细铁丝弯成各种形状的框制造泡泡。(框框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
    4、想怎么吹就怎么吹,吹的花样越多越好
    (二)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录下来:
    1、为什么有的泡泡大有的泡泡小?
    2、怎样才能把泡泡吹的大一些?
    3、怎样才能把小泡泡吹到大泡泡里?
    ……
 
第二课时
一、如何寻找问题的答案
    启发学生思考:为了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你会怎么做?
    介绍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的方法。
    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
    为了加深理解和保持记忆,我们可以自己制作信息卡。
    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的信息卡,指导学生分析信息卡包括哪些内容和怎样呈现。
    2、自己通过观察和实验找答案。
    指导研究乒乓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和什么因素有关,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二、如何选择我们能研究的问题?
    1、多提可能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
    2、多提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
和生物有关,和物体的运动变化有关,和地球天文有关的知识都是科学知识。
    3、多提不涉及复杂知识的问题。
    4、想办法把暂时不能研究的问题,转化成可以研究的问题。
三、拓展
    依照以上的标准,选一个自己能够研究的有关吹泡泡的问题。
 
 
    参考资料:
    吹泡泡溶液配方
    1、吹泡泡溶液最佳配方:2份洗涤剂,6份水和1~4份的甘油。
减缓泡泡消失的方法:水的蒸发很快,水蒸发时,泡泡表面一破,泡泡就消失了,因此,在泡泡溶液里必须加进一些物质,防止水的蒸发,这种具有收水性的物质叫做吸湿物。甘油是一种吸湿液体,它与水形成了一种较弱的化学黏合,从而减缓了水的蒸发速度。
肥皂水的调配会影响吹泡泡的效果。一般,以二份洗碗精加6份水调出的肥皂水即可使用。若欲使泡泡持久,则配方改为2份洗碗精加6份水及1至4份的甘油。把甘油倒了一点到水里,再倒了些洗衣粉,飞快地搅拌??????,洗洁精(洗衣粉)加水后放入少许食盐,或者甘油,就成泡泡水了
    2、沫浴露+水+蜂蜜
    方法一:
    胶水+洗洁净+水,比例是1:2:3
    方法二:
    肥皂,热水,彩色墨水(增加色彩)
    把一份液体香皂、1份甘油、6份水搅在一起,自制成泡泡水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材料可以做成吹泡泡用的水,例如:把肥皂切碎溶於水中,也可以用洗碗精或洗发精加水。经由实验证明,将浓度比较高的肥皂水、洗碗精和洗发精三种溶液加在一起,可以让吹出来的泡泡较持久,不易破掉。另外一个方法是:在肥皂水里加入一小匙的砂糖或少许的茶叶,放在阴暗处过夜后,就会发现这种肥皂水吹出来的泡泡颜色不但鲜艳,而且比较不容易破裂。
 
 


苏教版

科学三年级








执教:张风雷

镇江市八叉巷小学

二〇一七年八月二十八日

  评论这张
 
阅读(519)|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