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凤凰文化传媒博客

教育教学和考研资料库

 
 
 

日志

 
 
关于我

张风雷ZhangFenglei 江苏省镇江市人。男,生于1967年6月。祖籍江苏丹徒。大学本科文化。代表作《张斋夜谭》(上下册,台海出版社)。

关于分层教学的思考  

2015-09-05 14:00:38|  分类: 新闻报道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关于分层教学的思考

 

有人说,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原则。分层教学这个教育理论是不错的。但是,古今教育的形制是不一样的。据传说孔子的弟子有三千人,其中有72贤。孔子大约没有将弟子们分班别类地专门地进行分班级讲授。现代教育日益普及,学生众多。现代老师只要用10年左右的时间,也能做到弟子三千人。现代的分层教学,与孔子的“因教施教”理论是有密切关系的。由“因材施教”而生发出“分层教学”,于是又由“分层教学”具体演化为“强化班”、“重点班”、“火箭班”、“次强班”和“平行班”种种名目的分班级授课模式。教育界对此一直是持有争议的。国家教育部明文禁止各地各校设立“强化班”、“重点班”、“火箭班”、“次强班”等名目班级,但是各地各校为了学校的生存,为了争夺优质生源,屡禁不止。社会有需要,家长有需要。大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分层次教学在实践中,有优点,也有困惑。

既然分层次教学现象屡禁不止,那么,分层教学的依据是什么?或者说,评价学生的依据是什么?有人说,评价学生的依据当然是成绩。于是,“唯成绩论英雄”就是社会、家长和学校评价学生的主流声音。但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却发现,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实许多时候也是无法量化考核的。比如,人的品德问题。无法用具体的数字来量化评比。唯成绩论英雄的评价优点是相对客观和公正,不足的地方是,不是所有学科领域都可以用数字来权衡。以一中为例,中考600分以上的孩子,与中考590分以上的孩子。二者之间差别有多大?前者进入强化班,后者进入平行班,二者三年以后命运如何?分层教学的优劣也暴露出来了。进入前者自然欢喜,进入后者的当然忧愁。由此,教育还有一个理论叫做“标签理论”。所谓好学生就是贴“强化班”的学生,所谓“差孩子”就是贴“平行班”的学生。

分层教育理论与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理论是相互矛盾的。一个国家的教育不能仅仅为了少数孩子或只为了少数社会精英阶层服务。这是分层教育社会反对声音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一个学校教育是大众的教育,还是精英教育,其实是一种办学思想。这不能用错对来权衡。但是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年级同一个班级同时又公平地对待每个孩子,要显示教育的公平,教育的人文关怀。比如,一个一年级的小孩子,他们天真活泼,就分成快慢班学生肯定是不妥当的。国外有一个《56UP》的研究就是表达了这样的一种思想。社会是有阶级的,也是有阶层的。上流社会,中产阶级,他们的孩子永远占有最优质的社会资源,包括最优质的教育资源,社会底层或穷人的孩子永远处于劣势地位,他们获得优质社会资源的能力几乎没有,包括在教育优质资源的获得上,也是能力有限,所以总体上总是处劣势地位。未来的若干年以后,上流社会、中产阶级的家庭孩子与社会底层家庭的孩子命运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谓的以成绩论英雄。你想,上流社会,精英阶层始终占有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他们的孩子上当地最好的幼儿园、最好小学、最好的初中、最好的高中、最好的班级,底层社会或贫穷家庭的孩子一直都处于劣势,他们只能接受一般的学校或普通的师资教育,再聪明的孩子到了高中阶段也是无法与上流社会和精英阶层的比拼成绩的,这不是底层社会或贫穷家庭的孩子不聪明或不努力的结果。分层教育不能体现社会的良知和公平正义,不能体现教育的良心和人文关怀。对于分层教学一直持有学术争议。从国家教育部到教育界专业人士,再到各级教育主管和基层学校的老师,他们之间一直没有统一的意见,也一直存在不同的声音。社会、家长和老师也是一直持有不同异议的。
教育普及是当今时代和社会的大背景,但是一直存在精英教育和普罗教育之争。重点班,强化班,火箭班能进入的当然欢迎,但是这样的优质社会教育资源毕竟是稀少和稀缺的,一个社会在客观上是有阶级和有阶层的,或者说是一个社会由于职业不同,能力不同,收入不同,等等不同,因而,社会的各个家庭的状况客观上是有上中下的,那么,什么样的家庭更容易获得和占有这样的优质社会教育资源呢?这个当然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也是昭然若揭的事情。我们不是讲,重点班、强化班、火箭班不好。而是在一个国家,什么样的家庭更容易获取这样的社会优质教育资源?表面上是以成绩论。国家教育部明文禁止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个人认为,国家教育层面上的禁止并不否认分层教育的积极作用和积极意义,而是旨在保护社会的弱势群体,保护教育的公平正义。一个国家的教育,对于她的人民,对于她的百姓,是要有温度的和有良知的。

 

 

特别申明:以上观点仅仅代表一家之言,供各方参考。

  评论这张
 
阅读(150)|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