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买花
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这是唐人吟咏牡丹之作中思想性最高的,白居易的《秦中吟》之十《买花》诗可作为代表。
牡丹
文/张风雷
清明节后,镇江花园新村寓所有芳邻种牡丹之花,灼灼其华。适昨夜微雨,叶面含露带珠而惹人媚。吾辈小资风雅,兴意盎然,赏花怡性惬情,更闲拍小照数张,以记其事。
圃园艳开数点红,邻人指予花丛中。
拍花值此闲暇日,随缘下楼兴意浓。
牡丹成为名贵的观赏花卉,始于隋朝盛于唐朝。"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在唐代牡丹就已被推崇到"国花"的地位,以其国色天香赢得唐代人的喜爱。
题都城南庄
文/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
此圃园内有牡丹一株,前数日犹含苞欲放,今之日花朵盈盈,甚硕大。计之数有六。旧时不识相牡丹,唯知山东荷泽之有牡丹。吾故画师王冠先生曰:“未能见牡丹,不知其真国色也。”
王冠,江苏省苏州人。曾教于丹徒县大港中学和丹徒县谏壁中学,也是我中学时代的美术老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我对美术和摄影一直颇有兴趣,估计也是得益于中学时代先生之教诲。
《代悲白头翁》
年代:【唐】
作者:【刘希夷】
体裁:【乐府】
洛阳城东桃李花, 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 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 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 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 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 应怜关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 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 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开锦绣, 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 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 须臾鹤发知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 唯有黄昏鸟雀悲!
摄影/张风雷
2015-4-1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