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凤凰文化传媒博客

教育教学和考研资料库

 
 
 

日志

 
 
关于我

张风雷ZhangFenglei 江苏省镇江市人。男,生于1967年6月。祖籍江苏丹徒。大学本科文化。代表作《张斋夜谭》(上下册,台海出版社)。

百年老宅变身生态园 保护文物找到新途径  

2014-08-14 10:36:48|  分类: 张氏宗谱研究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百年老宅变身生态园 

保护文物找到新途径


       扬子晚报讯 (赵竹生 张凌发)  一座建于明代嘉靖中叶的大型古建筑“张祠敦睦堂”,经合理修复后,如今已成为一个集休闲、垂钓、餐饮为一体的生态文化园,目前已投入营业,而这幢面临破败命运的百年老宅在保护性商业开发中重又焕发出生命力。
        “张祠敦睦堂”位于镇江镇江东郊姚桥夹沟村,是汉朝张良后裔张贺于嘉靖年间到此定居后所建。古祠堂占地面积达8000平方米,堂内1600平方米,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修缮过程中基本保持了原貌。
       张家后人张淦玉告诉记者,“张祠敦睦堂”历经400余年,由于年久失修,祠堂后墙开始倒塌。2000年,在张淦玉的呼吁下,张氏族人自发捐款,对古祠堂进行了3次修缮。2010年12月,原籍镇江姚桥、现在上海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吴晨阳先生看重了这块“风水宝地”,决定依托张氏宗祠现有的人文资源,打造一个集休闲、垂钓、餐饮为一体的镇江东乡生态文化园,这一想法也给百年古祠带来了生机。去年3月分,吴晨阳先生与村里达成协议后,投资500万元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其进行修缮,同时,吴晨阳先生和张淦玉老书记动员村民在在荷花塘对面扩大了50亩地建起了两幢占地约10余亩的餐饮场所,又在古祠堂的西边将原先的一条小河开发成垂钓中心。经过近一年的规划建设,一个集休闲、垂钓、餐饮为一体的生态文化园初见雏形。
       投巨资用于古祠堂的修缮保护和再生利用,值得吗?对于记者的提问,吴晨阳先生说,他们开发的这幢百年古祠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对于提升当地形象、发展当地经济都非常有益,所以很“值得”。他介绍,目前东乡生态文化园运作良好,每天都有上百人前来游玩、休闲,这些资金所得将用于正常开支和古祠堂的维护等,也就是说以商养宅。
       交谈中,吴晨阳先生说,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之下,古建筑如果要很好地维护下去,发动民间力量、用市场化运作手段保护有价值的老房子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

 


[相关性新闻]

 

明代敦睦堂失管失修日渐破败
        发展农家游保护开发再现生机


       镇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民间存有大量的古建筑,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古建筑渐渐破败。近年来,曾发生过一些古建筑倒塌、毁坏的现象,令人心痛。最近,在镇江新区姚桥镇兴隆村,一座有400年历史的古建筑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而当地居民近年来用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的方式,使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重现了生机。
明代建筑文化底蕴浓厚

  这座建筑叫敦睦堂,位于姚桥镇兴隆村夹沟自然村,是张氏的祠堂,传说是汉朝张良后裔张贺于嘉靖年间到此定居后所建。祠堂共三进21间,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堂内1600平方米。在门前的匾额上刻有“光前裕后”石刻。进入第一进,抬头往上看,可见张玉书所书的“義門”牌匾。史料记载,张玉书曾任兵部及礼部尚书,并参与《明史》、《康熙字典》的编写,辞官退隐后曾居住在此。在第一进两边的墙上刻有精美的木雕,在后面一道门前有一对石狮子,但这对石狮的嘴已被破坏。

  在第二进的后门和墙上刻着精美的石刻和砖雕,且保存非常完好,门额上嵌有“垂裕后昆”的石刻。第三厅为正厅。据介绍为楠木厅,楠木大梁的直径看上去在50厘米以上,房梁上曾经有20多个匾额,尽显张家荣耀。   
  
老宅还有许多典故

  张氏后人张淦玉介绍,这对石狮是张玉书回乡时所赠。这里有个传说,当时邻村有个油坊的油突然少了,油坊的人便顺着地上的油渍找到了石狮的脚下,认为是石狮偷吃了油,将石狮的嘴砸破。这时,突然发起了大水,地上的油顺着原路流了回去,油坊的人又跟在后面查看,结果发现油是老板的亲戚偷的。另外,“義門”的“義”字下面的“我”少了一撇,成了“找”。张淦玉介绍,这并不是错字,而是张玉书有意写的。张玉书辞官回乡后要归入祠堂,但他的官太大,族长不敢收留,张玉书在祠堂跪了3天,终于感动了族长,接纳了他。于是张玉书就送了一对石狮,写了这块匾,并有意将“義”下面的“我”写成了“找”,意即找到了家门。
  
祠堂保护曾遭遇困境

  不过,这座目前看上去保护完好的老宅曾经遭遇过危机。张淦玉介绍,2000年前后,老宅的后墙倒塌,房顶漏水。族人开始筹措资金维修,先后修了3次,但由于筹措的资金有限,2009年又出现漏水等问题时,再也无力维修了。2010年,在上海做工程和进出口贸易生意的吴晨阳回乡,看到了这幢民间老宅,为它的气势所震撼,同时又为它的残损可惜,便投入巨资进行维修保护,使老宅重现了生机。

  记者在老宅里看到了正在查看维修情况的吴晨阳,他告诉记者,自己很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外地工作的这几年,他发现城市大规模拆迁使很多有文化、有价值的东西被破坏了。看到张祠后就产生了保护的想法,最终在当地群众和张氏后人的共同集资、努力下,才有了如今的面貌。吴晨阳说,古建筑的保护光靠捐助毕竟是有限的,必须给它输入造血功能,为此,他们决定以张祠为主体和核心,搞一个生态休闲农业项目。

  目前,他们在祠堂维修上投入了100多万元,同时租用了附近50多亩土地,发展餐饮、茶室、垂钓等生态农业项目,“走出浮躁的城市,寻到这个清净之处,品茶、焚香、礼佛,身心得到放松,思想得到净化”,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让古建筑得到很好的保护。

  在吴晨阳的计划中,今后还准备与儒里朱家祠堂等附近一些古建筑群联手,将项目做大,让古建筑发挥更大的价值。

  (吴沁沁 赵竹生 陶春)

     

摘自2012年7月29日《京江晚报》A3版

 


百年老宅变身生态园  保护文物找到新途径 - zhesue - 凤凰文化传媒博客
 
百年老宅变身生态园  保护文物找到新途径 - zhesue - 凤凰文化传媒博客
 
百年老宅变身生态园  保护文物找到新途径 - zhesue - 凤凰文化传媒博客
 
百年老宅变身生态园  保护文物找到新途径 - zhesue - 凤凰文化传媒博客
 
百年老宅变身生态园  保护文物找到新途径 - zhesue - 凤凰文化传媒博客
 
百年老宅变身生态园  保护文物找到新途径 - zhesue - 凤凰文化传媒博客
 
百年老宅变身生态园  保护文物找到新途径 - zhesue - 凤凰文化传媒博客
 
百年老宅变身生态园  保护文物找到新途径 - zhesue - 凤凰文化传媒博客


文章来源

http://bbs.my0511.com/f152b-t3925021z?highlight=%D5%C5%CA%CF%D7%DA%EC%F4

  评论这张
 
阅读(226)|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