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 |||
主动作业: 作业:围绕某一具体的学习内容,借助活动、练习等形式开展的活动。 主动作业:主动作业是针对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作业提出的。 提出背景:长期以来,传统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封闭僵化,只注重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注重重复与模仿,远离学生实际生活,而学生的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则被冷落了,作业的过程与评价忽视了对人的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轻视人的主观作用,缺少学生、教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互动。有的教师为了应付检查,甚至让学生抄写课文,结果作业千篇一律,工整规范,极具观赏性,却忽视了作业的本质意义。学生在主体实践中消除困惑、解决或生成问题,满足需要,创新知识,以及展示自我,升华自我的过程是作业过程的本质所在,而如今,作业已演变为“教的补充”、“教的强化”自然也就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无助于学生的真正成长,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教育意义。 其内涵:主动作业是新课程一种学习的重要策略,体现学生自主发展、自主探究合作、合作学习的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既可围绕学习内容,也可超越学习内容进行自主设计、自主练习、自主活动,应是弹性的,不是纲性的。 教师为学生的主动作业中起引领、服务作用。 自主学习策略: 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并在活动中加以调节以达到最优学习效果的学习过程,可以指向某一学习内容,也可以指向一个阶段。自主学习策略是包含多方面的、多样的,是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选择。这里特指主动作业的策略,是为学生主动发展服务的。 《主动作业——一种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是在市级课题《小学语文学习策略的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化研究,是校本研究,。 | |||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 |||
研究现状: 1、作业既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通过作业教学,使学生巩固、内化学得的知识技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自然产生新的学习欲望。“新课标”导致教学观念的更新,势必带来作业观念的转变。作业的概念也应从狭义走向广义,作业过程本身是学习过程,是发展过程,也是在培养观察、分析、创造等综合能力。作业的目标应着眼于学生该学科以及整体素质的提高。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作业得到了普遍的“重视”, 但没有好好研究:作业形式单一,价值单一,功能单一,缺乏整合。反复、机械的练习只为应试教育服务,自然也就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无助于学生的真正成长,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教育意义。 2、作业的研究已引起部分人的重视,但仅限于局部,研究面较小,就某一点进行研究。 3、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仅仅就自主学习模式探索,没有就某一方面的策略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主动作业的策略没有涉及。 基于现状,我们提出《主动作业——一种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实践研究》,其研究价值如下: 1、理论价值。把作业研究与主动学习策略的研究结合起来,对作业进行系统、深化研究系统研究,是对作业理论的发展。 2、《主动作业——一种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实践研究》是校本研究,是对自主学习方式的新的实践探索,对实施新课程水平有现实意义。 3、《主动作业——一种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实践研究》展开具体实践,形成学校特色的主动学习策略,形成校本经验,对促进学校教学改革有借鉴意义。
| |||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 |||
研究目标: 1、在自主学习理念下,对主动作业进行系统思考,揭示“主动作业学习策略”的内涵特征,提高对作业价值及实践策略的认识,在新课标下,形成对学生作业的理念、价值、目标的认识。 2、 把主动作业作为自主学习策略展开实践研究,涵盖各学科,并在课程结构内进行整合,形成我校的主动作业的实践模式。 3、 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更新教师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研究内容: 1、学生作业现状研究 (1) 作业改革经验 (2) 存在问题: 作业量调查 ;作业方式调查 ;师生作业观调查 ;各科系统整合情况调查 ; 学生作业态度情况调查家庭作业、课堂作业情况调查。 2、 《主动作业——一种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实践研究》文献研究,搜集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经验,进一步梳理思想,形成作业观。 3、 课题的理性思考。 主动作业的内涵、理念、价值、特征; 作业观;针对调查存在的问题应对的策略。 4、 学校《学生主动作业指导意见》的研制。 (1)从问题出发,树立作业观 (2)学生主动作业的目标(搭建自主建构平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3)主动作业实施要求 (4)评价管理意见 5、课堂主动作业学习策略的研究 (1) 学生主动作业态度研究 (2) 课堂作业设计研究 (3) 主动作业评价研究 (4) 学生主动作业监控研究 6、课外主动作业学习策略的研究 7、学校主动作业资源资源开发的研究(网站建设但不是“题库”建设) 8、主动作业管理与评价的实践研究 研究重点: 1、课堂主动作业学习策略的研究 2、课外主动作业学习策略的研究 3、学校主动作业资源开发的研究 | |||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 |||
研究思路: 课题组要通过理论学习,展开调查研究,了解学生主动作业的现状,针对问题,依据理论指导实践,在学科教学以及专题活动中采用行动研究法,寻求学生主动作业2006自主性学习策略培养的操作范式。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 2006.6—2006.12 )准备阶段。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研究组。召开课题开题会议,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制定研究制度,确定课题组成员和落实人员分工。 第二阶段:( 2007.1—2007.7 )调查分析阶段。调查分析被调研对象的学习情况、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影响学业的有关因素,写出调查报告。 第三阶段:( 2007.9—2008.12 )实验阶段。按照研究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在本校开展实验。开展实验活动后,交流实验情况,研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第四阶段:( 2009.1—2009.6 )结题阶段。做好课题结题的评估、验收工作。评选优秀研究成果,表彰先进个人。 研究方法: 1、观察法。本课题在研究“渗透”过程中均可以采用观察法、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作业的情况,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统计理,从而判断其策略运用水平。 2、调查法。调查法主要分为谈话法和问卷法。主要通过问卷和谈话,了解学生主动作业的现状以及影响学生主动作业的阻碍因素。 3、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认真研究主动作业的研究成果资料,把握课题的研究发展动态和趋势,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借鉴和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以保证本课题研究定位准确、方向正确。 4、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成功与失败的典型个案进行研究,努力寻找最有效途径。 5、行动研究法:在自然、真实的、动态的工作情境,开展行动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6、教育叙事法:教师从事实践性研究,通过说出研究过程中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并跟踪研究,积累一手真实材料。 | |||
(五)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 |||
主要观点: 1、作业是围绕某一具体的学习内容,借助活动、练习等形式开展的活动。主动作业针对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作业提出的。 2、从宏观上来看,主动作业是知识观的改变,强调知识的自主建构,强调自主学习,自主服务,是对传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 3、主动作业是新课程一种学习的重要策略,体现学生自主发展、自主探究合作、合作学习的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设计、自主练习、自主活动,应是弹性的,不是纲性的。 4、通过课题研究,目标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
创新之处: 1、《主动作业——一种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是对作业观、作业理念的创新。 2、《主动作业——一种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是对作业进行系统研究是一种创新。 3、《主动作业——一种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实践研究》的研究作为自主策略的具体深化研究,对新课程校本研究的实施是一种创新。 | |||
(六)预期研究成果 | |||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阶段成果(限5项) |
我校作业现状情况调查分析 |
调查报告 |
2007.7 |
《主动学习――一种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实践研究》的理性思考 |
文献汇编 |
2007.7 | |
“学生主动作业”指导意见 |
文件 |
2008.3 | |
学生主动作业资源网 |
网站 |
2008.12 | |
课堂主动作业案例精编 |
案例汇编 |
2009.3 | |
最终成果(限3项) |
《主动作业——一种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
结题报告 |
2009.6 |
《主动作业——一种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实践研究》 论文集 |
论文集 |
2009.5 | |
学生主动作业案例集 |
案例集 |
2008.10 | |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 |||
1、国家高度重视自主性学习策略的研究,我校早已进行了学生学习策略方面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参加课题研究人员的科研能力较强。本课题组成员大多是市学科带头人、市、区、校级骨干教师,且有很高的热情,能保证各子课题正常开展研究。学校为办公室配备电脑,并加入互联网,这为本课题研究进行文献检索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本课题聘请了市教科所副所长、镇江市心理学学科带头人赵联老师和有多年培训经验的特级教师张林老师担任课题组顾问,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3、围绕本课题我们已经开展了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检索,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4、学校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足够的研究经费,提供后勤保障。 |
评论